德国真的是一个一言难尽的国家。
1945年4月30日下午3点30分,在苏联红军攻克柏林的隆隆炮火中,希特勒和结婚仅一天的妻子爱娃布劳恩在地下掩体的宿舍服毒自杀。然后,希特勒的心腹戈培尔等人把希特勒夫妇的尸体抬到总理府花园的一个弹坑里,浇上汽油焚烧。至此,罪恶的德国第三帝国宣告结束。
德国是如何在160天内失去默克尔16年的遗产
希特勒自杀后,柏林的防线迅速瓦解。1945年5月9日,德国最高统帅部代表凯特尔元帅、斯坦普费尔海军上将和弗雷德堡海军上将在柏林军事工程学院食堂正式签署了致苏联及其盟国的无条件投降书,这标志着纳粹德国正式投降,二战欧洲战争结束。
德国作为两次世界大战的始作俑者,两次尝到战败的滋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厉惩罚。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不仅面临巨额战争赔款,还遭遇了国土被悲惨肢解。除了奥得河以东的波美拉尼亚、西里西亚和东普鲁士,其余土地被美、苏、英、法瓜分占领。美苏争霸的冷战格局拉开序幕后,德国成为两大阵营。
然而即便如此,德国依然没有自暴自弃,更没有在佛教体系上平起平坐。相反,它没有等待复苏就投身于新一轮扩张。
信念第一,幸福第二?德国如何在160天内失去默克尔16年的遗产?
虽然国家四分五裂,美国驻军四分五裂,导致德国难以重整军备东山再起,但德国还是开启了长达一个世纪的“曲线统一欧洲”计划,并一度在世界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在《静夜史》看来,德国之所以“永远在路上”,永不放弃,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其独特的历史轨迹。
神圣罗马帝国作为法兰克帝国最优秀的后裔,虽然曾经在西欧盛极一时,但内部皇权与教权的长期对立,极大地浪费了中央集权的努力,使得神圣罗马帝国长期屹立在众多的邦中,邦间矛盾纷繁复杂。
此外,神圣罗马帝国地处西欧腹地,即“十字路口”,与周边几乎所有势力都形成尖锐对立。因此,宗教改革推动了三十年战争等旷日持久的战争洗礼,加上拿破仑战争等“援助”,神圣罗马帝国最终土崩瓦解,成为一个名存实亡的地理概念。
德国是如何在160天内失去默克尔16年的遗产
这就是为什么法国哲学家伏尔泰说“神圣罗马帝国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不是帝国”。信念第一,幸福第二?德国如何在160天内失去默克尔16年的遗产?
然而,就在神圣罗马帝国日渐空虚的时候,普鲁士公国和奥地利公国突然出现了。尤其是奥地利公国的哈布斯堡王朝通过皇室联姻和金钱贿赂垄断了神圣罗马帝国400年的王位。
然而,历史最终选择了普鲁士。1862年俾斯麦出任普鲁士首相后,开始谋划德国的统一,决心实现排除奥地利的“小德国”统一。为了实现统一,普鲁士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先后打败了丹麦、奥地利和法国,最终于1871年实现了德国的统一,命名为“德意志第二帝国”。
德国的统一很快打破了全国各地的壁垒,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全国性市场。然后未完成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和方兴未艾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交叉,德国焕然一新。
由于普鲁士带有浓厚军事封建主义色彩的军国主义传统被注入了德国的基因,德国军事工业迅速繁荣,勇克贵族和垄断资产阶级结成联盟,德国垄断迅速成型,最终形成卡特尔帝国主义。
在此框架下,德国对外实行保护主义措施,对内实行垄断专制,加上法国50亿法郎的巨额战争赔款,德国突飞猛进,综合国力超过英国成为一战前欧洲第一。
德国是如何在160天内失去默克尔16年的遗产
由于保护主义对国内民众的残酷掠夺和勇克资产阶级的疯狂压榨,德国国内消费市场长期低迷。另外,德国工业的发展需要更大的原料产地,所以德国对殖民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德英不能冲突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因素。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局是德国一败涂地,受到了协约国的残酷惩罚。尤其是法国反复说要把德国从地图上抹去。但出于欧洲大陆平衡的考虑和美国制衡英法苏的心理,德国最终成为了美国的自留地。再加上英国对德国无产阶级政党的警惕,希特勒的势力趁机崛起,建立了“德意志第三帝国”,再次成为世界大战的发源地。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惨败,德国终于失去了“家”,连龙兴之地东普鲁士也成了苏联和波兰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直到现在,德国仍然没有放弃“称霸世界”的努力,武力不行就奉行“非暴力”。
随着二战再次摧残欧洲大陆,美国成为资本主义阵营的老大哥,西欧国家只能接受美国“安排”的结局。为了打击西欧的无产阶级势力,抵御苏联的步步紧逼,消化二战时期的“爆炸兵”库存,美国在1947年推出了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国家复兴经济,所以很快就和光荣的联邦德国打了个翻身仗。信念第一,幸福第二?德国如何在160天内失去默克尔16年的遗产?
然而,对于西欧国家来说,虽然面临着被美苏边缘化的尴尬命运,但作为“大航海”时代以来的国际政治舞台的中心,西欧国家的心中仍然有着“老子时代”的矫饰。因此,为了避免“拿美国的软唇,拿美国的短手”成为美国的殖民地,西欧国家决心抱团取暖,重回世界之巅,这是欧洲一体化的最初动力。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是欧洲一体化的坚定推动者。在接受马歇尔计划的支持,借助朝鲜战争重整军备后,联邦德国积极推动法德和解,西欧一体化率先展开。
在美苏针锋相对的冷战时期,西欧一体化是对美国明显的不服从。但为了防止西欧被苏联挖走,美国默许了西欧一体化的不断壮大。这是联邦德国充满活力的重要原因。
对于联邦德国来说,虽然国家被撕成了几块,但普鲁士精神依然在循环。所以,在军事手段无法有所作为的情况下,经济联盟无疑是最有力的手段。
因此,为了加强欧洲一体化,联邦德国充分发挥其经济手机的作用,向法国施压,促使英国入盟,将西欧一体化推向高峰。
信念第一,幸福第二?德国如何在160天内失去默克尔16年的遗产?
甚至在东西德统一前夕,英国将法国、意大利等国拉入串联,德国依然保持着勿忘你我的首创精神,推动了欧洲一体化的继续扩大和欧盟的最终诞生。
应该说,作为欧洲的经济霸主,德国的“集团建设”确实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毕竟从德意志第二帝国开始,德国80%以上的产品都销往欧洲大陆。可以说,欧洲是德国的经济腹地。
在这种情况下,欧盟越大,对德国越有利。即使是英国这样的鞑靼,因为经济实力不如德国,也必然难以抵挡德国的影响。因此,德国领导的西欧一体化日新月异,成为其他国际组织翘首以待的成功集体。
然而,1991年苏联解体,国际形势突变。因为苏联势力的消失,欧盟不再是美国的小可爱,反而成了新的公害。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开始了对欧盟的一系列攻击,如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2009年的希腊债务危机、2014年的克里米亚危机、2015年的难民危机和2016年的英国退出欧盟危机,确保了欧盟不堪重负,疲惫不堪。
信念第一,幸福第二?德国如何在160天内失去默克尔16年的遗产?
但在默克尔的强力领导下,德国在风雨飘摇的危机中坚持了下来,大大增强了欧盟的凝聚力和在欧盟内部的号召力。毕竟德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意味着给欧盟带来更多红利。然而,当欧盟展开轰轰烈烈的“欧盟东扩”时,德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因为苏联解体在东欧制造了巨大的权力真空,德国面对如此庞大的商品倾销市场、原材料产地和劳动密集型地区,早已按捺不住喜悦之情。
但问题是,欧盟扩大是对的,但德国的面积和人口比例却随着欧盟扩大而缩小,严重影响了德国在欧盟内部的号召力;
同时,虽然“欧盟东扩”不同于“北约东扩”,但作为北约成员国,德国东扩无疑会强烈刺激俄罗斯,给德国带来新的危机。
此外,东欧穷国的加入瓜分了西欧富国的资源和红利,因此内部的东西对抗正在使东扩后的欧盟疲惫不堪;
信念第一,幸福第二?德国如何在160天内失去默克尔16年的遗产?
最后,欧盟国家虽然在经济上与德国是兄弟,但深受苏联影响,很多国家甚至对俄罗斯恨之入骨。但在欧盟的尴尬局面下,转向美国当然是最好的选择。于是德国惊讶地发现,新加入的东欧成员只把自己当成提款机,充当美国在欧盟的卧底。
所以欧盟越强大,尤其是东扩,德国的处境就越尴尬。
然而,就像二战前希特勒的扩张根本无法停止一样,德国的内部凝聚力和外部号召力都需要通过不断的扩张来维持。一旦被叫停,不仅欧盟危在旦夕,德国也将万劫不复。
毕竟德国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自古以来可谓缺乏凝聚力。所以,开疆拓土,增加纵深,自古以来就是德国奋斗的不竭动力。同时,某种程度上,战后牙齿被拔掉的德国需要在美国的控制和自身对资源和市场的需求之间找到微妙的平衡,既不能不服从美国,又不能失去独立性。
信念第一,幸福第二?德国如何在160天内失去默克尔16年的遗产?
应该说,默克尔基本完成了寻找平衡点的重任,所以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德国充分利用欧盟的团结与美国抗衡,同时与俄罗斯在能源方面实现了合作共赢。能源方面的密切合作也促进了德国在东欧的成功,欧盟与俄罗斯的关系一度缓和。同时,借助俄德友谊,德国更有底气挑战美国。
然而,问题是国际形势一直在变化。尤其是美国对俄罗斯的围堵不仅阴魂不散而且愈演愈烈,俄罗斯只能奋起反击。俄罗斯的抵制必然伤及池中之鱼,这将深深冲击紧密的欧盟,尤其是德国。
此外,默克尔之后的德国领导人舒尔茨(Scholcz)没有能力主宰世界,甚至缺乏遵循曹刿规则的决心,因此德国的衰落是意料之中的。今天的德国不仅在160天内失去了默克尔16年苦心经营的政治遗产,还走上了拥抱美国坚决反俄的路线。
信念第一,幸福第二?德国如何在160天内失去默克尔16年的遗产?
诚然,由于英国已经走得很远,德国为了防止美英联手兴风作浪,选择向美国牛仔裤低头也就不足为奇了。但是,像德国这样下跪的如此彻底,还试图通过自残甚至自我禁锢来恐吓俄罗斯,那就是能量,实在让人无语。
要知道,意识形态的对抗固然重要,但要赌上自己的命,德国的赌注太苦了。毕竟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本质上已经回到了资本主义大家庭,德国的经营本质上是与过去的自己纠缠在一起。
但问题是,二战后的德国,虽然内心仍有军国主义传统,但也只能把它埋在心里,沉溺于过去只能让自己陷入无法自拔的深坑。
所以,如果继续“横着走”,德国不那么光明的明天一定会被更多的阴云笼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