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世界大战和国内许多战争的中国,在1971年通过自己的努力再次回到联合国,其过程非常曲折艰难。
为什么不“参加”联合国,而是“回归”联合国? 投票时为什么几乎赞成或选择弃权? 唯一投反对票的国家是为什么呢? 后来怎么样了? 今天,试着一次次地寻求照片吧。
共同组成联合国
要探索返回联合国前后的曲折,就必须从联合国诞生时的背景和联合国的诞生开始。
联合国的前身是“国际联盟”,“国际联盟”成立于1919年,基于《凡尔赛和约》,最初成立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间的合作。
之后的“国际联盟”由于没能阻止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停止了一切活动。 但是,二战带来的灾难是世界上有目共睹的,战争带来了无限的灾难,给人类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 就战争的危害性和战争的规模而言,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空前绝后的。
战争后的人们感到痛苦,更加坚定了世界和平的愿望。 到了1941年,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签署; 战争《大西洋宪章》提出,在最终摧毁纳粹暴政之后,建立广泛和永久的普遍安全制度。
1942年以美、英、苏、中国为首的26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同时在罗斯福的提议下,签署的各国首次使用“联合国”一词来代表反法西斯联盟。
1943年,二战天平倾向反法西斯联盟,使罗斯福的想法更加坚定。
但是,同时罗斯福想建立一个美国主导的国际组织。 但是,为了不出现第二次世界大战那样的情况,当时的罗斯福建议当时世界上几个大国合作维护世界秩序。 当时应邀接受提案的有美国、英国、苏联、中国。
当时的希望是,未来四个大国成为世界“警察”维护世界秩序。 为了巩固这一倡议,1943年10月,美、英、苏和中国共同签署了《苏美英中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 后来,这四个国家也发展成为我们后来熟悉的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后来经过章程的制定和协商的融合,1945年,联合国终于正式成立。广告从陕西工资7000起考安全证,一个人抚养家人,2点整你也可以考
返回联合国
但是,中国作为“四大国家”在当时遭到了很多反对的声音。 由于当时国内形势不能乐观,可以说当时的中国除了国土面积和人口基数之外,在其他方面都算不上“大国”。
迟到的话会被打。 当时的国际局势千变万化,暗潮澎湃,处理不好自己问题的中国不得不退出联合国舞台,当时联合国内部的席位被蒋介石为首的台湾“当局”占据。
中国返回联合国的道路当然不是一帆风顺的。 1950年,苏联向联合国提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地位的建议,当时被美国驳回,成立了“中国代表权问题特别委员会”研究中国问题。
但是,之后每一年,由于“延期讨论”,中国回归联合国的提案被否决。 在这种僵持中,1961年新西兰提出“将中国代表权问题列入大会日程”,同时苏联提出将新西兰提出的建议列入大会日程。
在这种情况下,当时许多新兴国家面临着相似的情况,中国代表权问题的解决,不仅是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问题,也是与我们处境相似的其他国家今后应对方法的问题。
在这种形势下,两项建议很快都获得通过。 但是,抗战的道路不到此为止,中国的代表权问题仍然受到拖累。
转机发生在1970年,当时的国际形势开始改变,“第三世界”开始崛起,各国发表联合声明要求中国重返联合国。 当时的非洲国家给了中国很大的支持,打破了当时欧美各国的垄断状况。
而且,在我国不在联合国的这22年里,我国开始快速增长、快速发展。 其间,我国派出抗美援朝志愿军,不断调整国家发展策略,摸着石头过河,塑造了大国形象。
六十年代,原子弹和氢弹研制成功,经济水平飞跃,我国终于走出了自己一步“落后挨打”的境地。
广告比陕西工资7000还要考消防工程师,一个人养家比较好! 满两点就能欧洲唯一的反对
回到当时的投票现场,经过激烈的讨论和投票,到了最后发表投票结果的时候,整个大厅一片寂静,这关系到中国20多年的努力,关系到有着同样情况的其他国家的处理方案。
最终投票结果为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 出乎意料的是,在76张赞成票中,欧洲24个国家中有23个选择了支持。 当时的欧洲很多国家只看到美国的马头,但在这次投票中,有23个国家选择了支持。 剩下的一个国家选择了反对。 这个国家是马耳他。
说起马耳他,大家可能不太熟悉,它位于地中海,国土面积只有316平方公里,人口也只有45万,是个名副其实的“小国”。
然而,这个小国在欧洲地区的地位并不普遍。 这主要来源于独特的地理位置,也被称为“地中海心脏”。 这样一个地理位置优越但相对较小的国家,为什么要对我国投反对票?
马耳他的地理位置优越,一直以来被各国盯上,但由于本国很小,必须要有强大的“靠山”。 这个“靠山”无疑是美国。 在当时的表决现场,美国最先投了反对票,马耳他为了本国的发展,紧跟美国的步伐投了反对票。
其他23个国家为什么投了赞成票呢? 回到上一篇文章提到的当时稳步上升的我国综合实力,不难看出,中国崛起的必然是大势所趋,不可避免的。
同时,美方当时的“米歇尔计划”意味着控制欧洲经济命脉,当然不能为欧洲各国人民所接受,承认和接受中国,是未来发展的良策,这是欧洲各国人民的选择,也是中国实力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