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军事文章详情

中国人坚强的力量永远值得被信任

本站原创2022-04-25 16:04:14 顶置 282

  科学技术是国家强大的基础,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六中全会决议强调,党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自立和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天问1号着陆巡视器成功在火星着陆。 这是航天科研人员在北京航天控制中心指挥大厅庆祝的。 新华社记者金立旺摄

  习近平指出,在百年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奋斗、不懈奋斗,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航天精神是中共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在现代高新技术领域的集中体现和时代表现。 创造、奋斗、团结、梦想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也奠定了航天精神的核心内涵。

  赵小津主编、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神的力量:航天精神引领中华民族探索浩瀚宇宙》(以下简称《精神的力量》),讲述中国航天奋斗历程,探讨构建航天精神。 这本书的作者认为,宇宙飞行精神力量的生发和迸发是有规律的,这种力量不仅是宇宙飞行团队,而且具有跨越行业、跨越时空、对全民族、全社会的持续感动力和引领力。

  创造:自力更生起步,在自主创新中发展,突破封锁成长

  联合国认可的四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什么?

  美国的GPS系统、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欧盟的伽利略系统,还有中国的北斗系统。

  北斗系统是党中央决策实施的国家重大科技工程。 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

  作为中国航天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北斗系统从1994年到2020年,开始走上了自主创新的道路。 从双星定位系统概念的提出到北斗工程立项开始; 从北斗一号系统投入运行,到北斗二号系统亚太服务,到北斗三号系统全球导航,创新之路任重道远。

  北斗工程从初期就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压迫和遏制。 北斗一号的第一颗卫星因美国人的频率干扰而濒临死亡,但围绕伽利略系统与欧洲的合作也因核心技术问题被迫中止。 北斗卫星核心部件原子钟的进口也被控制和封锁。

  《精神的力量》关于北斗卫星平台上重要供电设备太阳翼的来源问题,他说中国本来打算从德国引进。 但是德国方面建议在本国组装,态度非常差,认为中国没有制造太阳翼的能力。 “外面的代表包走了,把我们放在那里走了”。

  关键技术来不了,买不到,不能讨论。 “我们决心国产化。 不要做他的事吧”。 从北斗分阶段实施的战略决策,到中国特色北斗卫星导航体制设计、星际链路、高精度原子钟等160多个主要核心技术攻略和500多个仪器零部件国产化研发突破,都没有折射出中国人的创新志和追求。伟大的事业以创新为基础。 没有哪个民族和国家能够依靠外部力量、跟在别人后面实现强大和振兴,就要始终发扬创新的创造精神。 回顾中国航天发展的历史,从东方红一号和通信卫星的独立研发,到扎实推进载人航天工程和空间站建设任务,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压抑的遏制中奋起直追,到嫦娥探月工程通过创新抢占先机,中国人认为人类是科学的

  奋斗:克服每一个风险挑战,突破每一项关键技术,勇于攀登科技高峰

  中国工程院院士戚志安回顾说:“虽然经历了几次神舟宇宙飞船的发射,但最紧张的是‘神舟一号’的发射。” “既然按照正常手续是不能发射宇宙飞船的,你们为什么还要冒这个险? ”有人问我。 他回答说。 “那时,国家有特殊的需求。 我们需要以特殊的精神完成这个使命。 ”

  “特殊精神”是奋斗前进的精神。 只有奋斗才能走向成功,实现梦想。 伟大的奋斗精神是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勇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地方,也是航天事业从成立之初就不变的信仰。

  “探测一号”和“探测二号”卫星是中欧共同开展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的主角。 面对中方希望尽快交付星上测试仪器的要求,欧洲专家对中国能否按时完成卫星研制表示怀疑。 中方工作人员解释说:“你们在中国度假期间,我们的技术人员正在加班工作。” 根据欧洲试验调整周期,卫星一号的探测至少需要一年时间,而中国宇航员只用了六个月就完成了大型试验。

  伟大的事业变成实干。 中国航天员的奋斗,是以国为重、以独立为宗旨、自强不息、实现梦想的行动,是日以继夜、矢志奋斗、勇攀高峰的努力,是爱岗敬业、严谨严谨、精益求精的作风,是攻坚克难、百折不挠、负重的作风老一代宇航员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惊天动地、以隐名之人,创造了非凡的人类奇迹。 新时期航天员在奋斗中克服每一个风险挑战,突破每一项关键技术,大力推动通信、导航、遥感、气象等应用卫星发展,振奋新时代,追逐航天梦想,实现中国梦的坚定信念和必胜

  团结:全国大合作引起世人瞩目的“中国奇迹”

  “这是团队项目,没有个人英雄。 太空事业的成功是团队的成功。 ’这是中国宇航员的声音。

  伟大的团结精神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建立、奋斗、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依靠。 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为例,“直接参与载人航天工程研发的研究院、基地、研究所一级机构有110多个,参与该项目的机构达3000多个,涉及数十万科研人员”。陕西的发动机、天津的太阳能板、河南的电连接器、上海的助推器、四川的零部件……一声令下,前一天还在工厂的设备第二天送到了北京的总装厂。共享荣誉,共克困难,从容共掌,风险共担。 每个航天重大项目的任务背后,都是党中央和上级的科学决策、系统规划和大力推进,千方百计团结努力、全力以赴。 书中描写了许多感人的事迹和时代英雄。 “在宇宙飞船副着陆场训练了8年的搜救队员没有见过宇宙飞船。 他们最大的愿望是亲手触摸返回舱”。 宇宙飞船的调整技术人员甚至不知道自己调整的零件最终会用到哪里,但有时为了调整一个零件,必须在两个地方往返几十次。 在他们看来,“如果宇宙飞船上有我们的东西就太高兴了”。

  不要忘记,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的航天处于“后发”位置,被严格的技术封锁。 在没有“明灯”指引下,中国航天员携手合作,以万众一心、共攻坚戈的智慧为引领,创造了特殊成就、特殊功绩。 钱学森说:“一切成果都属于党,属于集体。” 这对所有行业的所有人来说都是启示。 伟大团结精神是引领中华民族前进、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既反映了大力协作、团结一致的素质,也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和新型举国体制的优越性。 中国共产党有强大的领导能力,有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我们齐心协力、开拓创新、攻坚克难、无处可去。

  梦想:爬得越高,飞得越远,就越朝着建设宇宙强国的目标迈出顽强的步伐

  1954年11月29日,载有许多中国留学生的威尔逊总统号轮船从美国开往香港。 在美国西部边境线最后一个港口檀香山,美国移民局的工作人员说:“有谁想留下吗? 考虑一下,我要在夏威夷下船。 ”

  没有一个人下船。 他们的梦想是回到新的国家。

  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无数海外游子回到祖国的场景中的一幕。 许多优秀的科技工作者怀着建设新中国的热情,投身于这项神圣伟大的事业。

  这些人中,有我们熟悉的钱学森。 从1950年到1955年,钱学森“一天也不回国,参加了伟大的建设高峰”。 以钱学森为首,老一辈宇航员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结合起来,把个人志向与民族复兴结合起来。 他们重视国家,服从国家安排,不计个人得失,放弃自己熟悉的专业领域,离开已经取得成就的岗位,来自世界各地,来自国内各行各业,追逐航天事业的梦想。

  中华民族是一个勇于追梦的民族。 书中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都是一个主题。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沿着这个梦想,中国的航天事业一个个成功,在奋力奔跑和奋斗中实现了梦想。以嫦娥五号的任务为例,从2011年1月立项到2020年12月圆满成功,队伍中的许多年轻人,十年如一日,献出了自己最美的青春。 这些乐观的年轻人正在享受梦想。 他们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国梦,为爱国主义注入时代内涵。

  伟大的事业始于梦想。 从在太空播放《东方红》,到在火星乌托邦平原留下印记,中国人为什么梦想成真,迅速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实现部分“领先”? 本书写道:“宇宙精神是伟大的精神,包含着无限的力量。 我们只要通过传承和弘扬,养成这种精神,把它转化为无限的物质创造力,宇宙事业就能永远发展,永远繁荣发达。”

  纵观航天精神,从航天“三大精神”到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一致。 航天精神不仅规范了个人参与航天的认知和行为,也规范了各级组织和社会各方面的认知和行为,经过党中央的确认和倡导,成为一种广为尊崇、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价值观。 航天精神及其力量,将为各领域、各行业的发展进步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使精神力量越来越振奋,引领奋斗。


标签:

随机快审展示 刷新 快审榜
加入快审,优先展示

加入VIP

提交站点
提交文章
提交小程序
提交公众号